广东白云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十三五”规划
为适应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人才的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信息化”、“创新创业”理念,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广东白云学院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意见》(白云学院〔2016〕2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一、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平台资源现状
学校现有实验室46个,其中跨专业综合实验室6个。“十二五”期间新建实验室10个(含2个综合实验室),扩建实验室10个(含1个综合实验室),更新实验室10个(含2个综合实验室),详见表1:广东白云学院实验室现状及“十二五”建设情况。
表1:广东白云学院实验室现状及“十二五”建设情况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十二五期间” |
是否为综合实验室 |
1 |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 |
|
|
2 |
通信实验室 |
|
|
3 |
电子线路综合实验室 |
|
|
4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嵌入式实验室 |
|
|
5 |
计算机接口实验室 |
|
|
6 |
现代制造产学研实验中心 |
|
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
7 |
模具制造中心 |
|
|
8 |
工程训练实验中心 |
|
|
9 |
美术基础实验室 |
|
|
10 |
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 |
|
|
11 |
室内装饰工艺实验室 |
|
|
12 |
博世建筑装饰专业培训中心 |
|
|
13 |
皮具箱包工艺实验室 |
|
|
14 |
鞋类设计与工程实验室 |
|
|
15 |
旅游与酒店管理实验室 |
|
|
16 |
物流管理实验室 |
|
|
17 |
大学物理实验室 |
扩建 |
|
18 |
自动化实验室 |
更新 |
|
19 |
中国移动通信实验室 |
新建 |
|
20 |
中国电信通信实验室 |
新建 |
|
21 |
微处理器控制实验室 |
更新 |
|
22 |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 |
新建 |
|
23 |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
更新 |
|
24 |
计算机软件实验室 |
更新 |
|
25 |
计算机图形设计实验室 |
更新 |
|
26 |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 |
更新 |
|
27 |
机械CAD/CAM实验室 |
更新 |
|
28 |
机械设计实验室 |
扩建 |
|
29 |
机械制造实验室 |
扩建 |
|
30 |
工业工程实验室 |
新建 |
|
31 |
材料成型实验室 |
新建 |
|
32 |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
更新 |
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
33 |
液压气动实验室 |
扩建 |
|
34 |
车辆工程实验室 |
扩建 |
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
35 |
产品与广告实验室 |
扩建 |
|
36 |
影视动漫中心 |
扩建 |
|
37 |
服装实验室 |
更新 |
|
38 |
建筑工程实验室 |
扩建 |
|
39 |
建筑制图实验室 |
新建 |
|
40 |
经管综合实验室 |
更新 |
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
41 |
沙盘实验室 |
扩建 |
|
42 |
会计手工实验室 |
新建 |
|
43 |
社会工作实验室 |
新建 |
|
44 |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 |
新建 |
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
45 |
电商·营销(专业)实践平台 |
新建 |
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 |
46 |
语音实验室 |
扩建 |
|
现有电工电子项目工作室、艺术与设计项目工作室、计算机项目工作室(“十二五”新建)、汽车CDIO项目工作室(“十二五”新建)、财务与会计项目工作室(“十二五”新建)5个。
现有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有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其中“十二五”通过验收1个(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新增建设3个(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践场所情况: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22个(“十二五”新增7个),包括中国移动通信实验室、中国电信通信实验室、白云学院精雕数控实训基地、现代制造产学研实验中心、东风日产商务•维修实训基地、电商·营销(专业)实践平台、电力系统模拟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等,一次性可容纳学生1635人。
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情况: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715个,包括广州和麦贺达贸易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鑫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河东电子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长隆国际大酒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林安物流集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臻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每次可接纳学生4476人。
2.“十二五”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平台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形成了由社会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四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一个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相匹配的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管理制度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要求。
二是建设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详见表1:广东白云学院实验室现状及“十二五”建设情况。截至2015年9月30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62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608.29元。
三是建设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截止2015年9月30日统计,我校与企业共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715份,挂牌企业200家。
四是现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74间,语音实验室15间,每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94个。教学用计算机达到5930台,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38台。为保障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数量不足,体现职业性不充分并且开放程度不够。专业实验(训)室设备缺口很大、价格较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设备)。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数量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支撑不够。
二是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只解决了岗位安置问题,尚未真正融合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度不高,学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程度不够,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职能分散。我校正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承前启后、突破瓶颈、不断创新。
三是教学型实验(训)占大部分、难以满足创新创业训练要求。校企合作实效不高,与人才培养脱节,更距服务企业遥远。
四是管理效率低、信息化和开放程度低。
五是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薄弱,建设有待加强。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的数量不足,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是资源约束。北校区的建设项目进程缓慢,实验实训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园区亟待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满足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提供充分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抓手、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改革,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平台资源、提高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充分开放、运作高效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项目孵化、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平台,为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指导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学习环境是为课内外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提供支持和条件,其建设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习主要模式: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习环境要建成知识中心便于知识的提取和运用;要建立共同体中心的学习环境,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与环境互动;鼓励合作而不鼓励竞争。
2.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原则
引入相关企业的仪器、设备等资源,建立由企业冠名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解决学生认知实习、企业实践教学等实践环节,主要给学生传授专业实践基本技能。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方式,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需要,为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充分的基础条件保障。
3.综合化和职业化原则
实验室建设应依托学科专业建设,在保障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体现“综合化”、“职业化”特色(加强校内生产性、职业性的实践平台,实训场;工作室,工作坊等的建设),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信息化和技术先进性原则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实体实验室的场景、实验用具和实验效果等方面进行模拟,将实体实验室放进网络,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随时随地在线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灵活便捷的网络教学环境。当然规划必须要考虑前瞻性要求,具有技术先进性。
5.科学高效原则
实验室建设既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同时也要注重科学高效。通过开发和完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
6.开放服务原则
实验室建设必须注重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及管理工作,构建开放服务、高效运行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三、发展目标及成果
1.“十三五”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信息化”、“创新创业”理念,新建、整合改造、转型升级一批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级校企协同育人示范企业基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训练示范平台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示范平台120个,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创新创业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10个、实现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零的突破。配套改革现行校内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修订相关制度,保证校内实践教学的高效运行和质量。确保实践项目开出率100%,综合性、工程性实践比例92%,逐步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益。建设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能力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力争实现国家级实验实训平台零的突破。
2.中长期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新建与改造升级,力争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有更大的突破。把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成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办院校先进行列。
四、主要建设任务与时间安排
(一)主要建设任务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全校所有实验室可开出实践项目的梳理,对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查找存在的差距,构建与学校学科专业及其发展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中双师型人员的比例应提高,其中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背景的人员比例应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实验(训)场室的一切工作,是通过实验技术人员来完成的。因此,要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和实践能力。
3.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信息的采集、整改、分析和反馈工作;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及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资源管理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网络化教学、网络化助学、技能测评、课程评价、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和实验时间、按要求向省教育厅上报实验教学统计信息数据等。
4.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基础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语音室、画室等基础实验室。同时,对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进行改革和更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有综合性、工程性实践的课程占有实践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1-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要与学校学科专业及其发展相匹配,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计算机BIM设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及时调整专业实验室的布局,确保新增专业及改造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支持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使有综合性、工程性实践的课程占有实践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综合性、工程性实践项目占所有专业课实践项目的比例达到60%以上。
综合实验室建设。综合实验室是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综合实验室建设必须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课外活动平台项目顺利实施。通过仪器设备的存量调整与新建,支持各学科专业的综合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机器人、电工电子、计算机、艺术与设计等综合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立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其中包括若干个虚拟仿真实验,拓宽实验的时空观,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增加受训人员的实验有效时数,有利于实验室开放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传统实验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机电类、设计类、经管类等虚拟仿真实验建设。
校内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统筹校内实践教学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引入代表所服务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设备、技术及人员等企业科研、生产资源,建设一批校企多主体共建、共营、共管,产学研一体化,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跨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孵化一批创业项目。
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双方资源,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体制机制、硬件设施、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贡献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要取得明显的效果,平台建设要求校内外结合或以校外为主。
5.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和标准建设。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类别。C类实践教学基地是指该基地仅接纳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B类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在C类的基础上、有3个或以上校企合作项目在运作;A类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在C、B类基础上、有1个或以上校企合作优质项目正在运作(重点实验室等)。健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十三五”期间,梳理、整合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建立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质量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质量的建设。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每个专业将要建成4-5个B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每个专业将建成3-4个B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每个专业将建成2-3个B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平均每个专业有3个B类以上级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支点,平均每个二级学院有2个以上全校共享的A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合作建设。“十三五”期间,每个学院打造2-3个由专业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和拔尖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每个学院挑选合适的企业开发2-3个应用技术研发型的校企合作项目。每个学院与企业共建1-2个研发中心、研究所或大师工作室,一个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研究所),有一个以上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实训)场所,每个学院在相应行业的技术或工艺、研发或研究中形成品牌或优势。
每个专业任课教师在任职期内必须有到企业挂职锻炼、合作研发或指导学生实践等经历。每个专业与企业共建一门以上课程、教材和教学团队;平均每个教师带一个学生团队完成一个校企合作项目,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攻克技术难关、研制开发产品、企业培训等服务。企业实践教学以“真题真做”为抓手,从“综合实习”逐步实现“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的合作项目占比例达到60%以上。
(二)时间安排
表2: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年度经费计划表
时间 |
事项 |
经费预算(万元) |
备注 |
2016年度 |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
15 |
设备购置,网页、课件、教材建设等 |
实训条件建设 |
345 |
实验(训)设备、调研、培训等 |
|
平台团队建设 |
10 |
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 |
|
其它 |
12.8 |
调研、管理、论证、检查、结题等 |
|
小计 |
382.8 |
|
|
2017年度 |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
25 |
设备购置,网页、课件、教材建设等 |
实训条件建设 |
300 |
实验(训)设备、调研、培训等 |
|
平台团队建设 |
10 |
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 |
|
其它 |
10 |
调研、管理、论证、检查、结题等 |
|
小计 |
345 |
|
|
2018年度 |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
15 |
设备购置,网页、课件、教材建设等 |
信息化平台建设 |
5 |
基础设施、软件 |
|
实训条件建设 |
200 |
实验(训)设备、调研、培训等 |
|
平台团队建设 |
10 |
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 |
|
其它 |
10 |
调研、管理、论证、检查、结题等 |
|
小计 |
240 |
|
|
合计 |
967.8 |
其中协同单位提供445万元 |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设立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依据《广东白云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章程》,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高档仪器设备布局及科学管理、人员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审议。
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负责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从组织上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管理保障
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负责本规划的制定、实施,检查执行情况、监控规划实施,找出差距、根据检查结果改进相关工作,强调执行力,确保规划的高效实施。
3.经费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各二级教学单位积极向上级申请各种专项经费,多渠道筹措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费。鼓励二级教学单位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联合建设实验室。学校对各种层次、各种来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将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
“十三五”期间,通过申请上级专项经费、学校投入和争取社会投入,确保学校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经费投入。
学校要加大实验室设备维护费、实验材料费等实验教学经常性经费的投入,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学质量。
附件:表3实验室建设汇总表